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2.2°C-1.5°C
澳元 : 人民币=4.8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2020-06-28 来源: SBS 原文链接 评论14条

Bill Ngo是一名中国移民,他自豪地称自己为澳大利亚人。年轻时,他曾在局势动荡的东南亚生活了近十年。现如今,他在悉尼西部的Guideline家具厂将因疫情的冲击而倒闭。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1“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2

Bill Ngo在悉尼西部的工厂(图片来源:SBS)

据SBS报道,这位60岁的老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疫情和封锁令导致他很多合同都被取消了,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现在,Bill和他的家人无力支付每周8000澳元的工厂租金,准备在7月底前关门。

“我们付不起房租,我们必须走,必须走。”他摇头说。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3

经营26年后,Bill Ngo在厂里打包他的家具(图片来源:SBS)

在过去的26年间,这家位于Liverpool企业向大学、学校和政府办公室销售文件柜、桌子和架子。在疫情发生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曾让Bill的生意受到影响,而肺炎疫情则是压垮这家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年来,Bill给数十名来自越南和柬埔寨的难民提供了工作,其中包括许多英语技能有限的人。

“他们觉得被辜负了,因为他们不会说英语,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说。

Bill和他的家人讲潮州话,这是广东东部潮汕地区约1000万人使用的一种方言,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有500多万人使用。这是Bill能说流利的五种语言之一。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4

Bill Ngo和他的妻子Trinh,女儿Jess和儿子Daniel(图片来源:SBS)

“当(难民)在这里工作时,他们觉得很舒服,我们可以慢慢地教他们如何做东西,如何做家具,”他说。

今年早些时候,Bill不得不解散他的小团队,大多数人都被告知要寻找其他工作。

一个生存的故事 

Bill的祖上在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困境而逃离广东,在柬埔寨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的父亲后来在那里经营大米加工生意。

“我父亲回馈社会,资助柬埔寨的华人学生上学。”Bill说。“所以,来自较贫穷的华人家庭的孩子仍然可以接受教育。”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5

Bill Ngo和他的家人在柬埔寨,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孩(右二) (图片来源:SBS)

Bill在柬埔寨度过了相对轻松的童年,“然后(1967年)内战开始,我不得不去卖菜,因为我的父母再也无法养活我们。”

由于担心自己的安全,1975年,Bill的家人在丛林中行进了几天,越过边境进入越南。

“我们很幸运,都能在长途跋涉中活下来,很多人都死了。1979年,19岁的我一个人出去了。我在丛林里走了11天,穿越到泰国的一个难民营。当时情况非常糟糕,但至少那里有红十字会”。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6

青年Bill在泰国难民营(图片来源:SBS)

当时,澳大利亚政府派官员到难民营挑选人员办理人道主义签证。Bill是当年被澳大利亚接纳的1.5万多名难民之一。

“我当时在难民营的食堂工作,后来澳大利亚给了我第二次机会,帮了我一把。”他说。

最初,和其他数千名难民一样,Bill住在Liverpool偏远地区的一家旅店,这家旅店只够满足基本生活条件,难民们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几乎没有隐私。

“1981年,(在澳大利亚)只呆了两个星期,我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即使我的英语很差。过去,有很多工作。”

“我做的是清洁工。不需要会说英语,只需要勤劳和一个强壮的臂膀。我理解的第一个单词是'加班'。我说'yes, yes, yes, yes'。因为我们当时需要很多钱。”他笑着说。

“没钱付租金了,只能关门” 澳华人家具厂倒闭,疫情成最后一根稻草(组图) - 7

1981年,Bill到达澳洲不久后(图片来源:SBS)

1986年,Bill根据家庭团聚计划,担保母亲、姐姐和弟弟移民到澳大利亚。1994年,他创办了Guardian家具公司,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他给其他难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和归属感。

澳大利亚难民委员会首席执行官Paul Power说,“这个国家从那些出于人道主义原因来到这里的人身上受益匪浅,他们在这里创办了企业,雇佣了人员。所以,看到这样的企业在这么多年后倒闭,真的很难过。”

Bill29岁的女儿Jess和26岁的儿子Daniel都是程师,他们选择不再继续从事家族事业。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移民非常努力地工作,建立一个小企业,给他们的孩子一个更光明的未来,”Jess说。“然后孩子们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个(不同的)工作,这是一个趋势。”

虽然希望她的父亲有机会好好休息一下,Jess说,她知道他(Bill的事业)还远远没有结束。

Bill也表示:“我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我的下一步。然后我会回来,而且更强大。”

(Ted)

综合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综合编译和整理自多个英文来源,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文章或有适当删减。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4)
齹齹
齹齹 2020-06-28 回复
这个才是中国人 我喜欢最后那句 我会回来 然后更强大 你大爷永远都是你大爷
陈小木
陈小木 2020-06-28 回复
你肯定付得起8000月租,经营26年,没点底子吗?是你不愿意把过去赚的钱拿出来填补目前的亏损,生意人都是聪明人,但不要把自己说的那么可怜,你26年经验赚利润的时候,没见你登报,也没见你资助别人做善事吧
藍月
藍月 2020-06-28
文中寫著是每周8000租金
五叔
五叔 2020-06-29
XX評論
王凯文
王凯文 2020-06-28 回复
好坎坷的一生 好像电影一样
MJJ_Mpp
MJJ_Mpp 2020-06-28 回复
希望你早日强势回归
小良
小良 2020-06-28 回复
清仓吗?我们平民需要特价家具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