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3.1°C-6.3°C
澳元 : 人民币=4.83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两伊开战,双方抢购中国武器,中国军工发横财

2017-03-25 来源: 刀哥故事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两伊开战,双方抢购中国武器,中国军工发横财 - 1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开打。由于中国武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战争期间,双方均大量购买了中国的武器装备。


两伊开战,双方抢购中国武器,中国军工发横财 - 2

双方都抢购歼-7飞机

这场远在西亚的战争,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军工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80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不得不大量缩减军备,提出“军队要忍耐”。这样,失去了国内的军火订货,中国的军工企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候因为战争而送来的军火订单,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军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战争开始后,国际社会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双方都实行了武器禁运,于是伊拉克就试图通过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进口飞机来弥补战时损耗,于是通过约旦出面获得了80架中国造歼-7飞机。此外,伊拉克还从支持自己的埃及得到了一批二手的歼-7飞机。当时,埃及空军已经拥有了性能更好的F-16战斗机,于是将剩余的飞机转让给了伊拉克。

伊拉克空军装备这些歼-7飞机之后,与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一起装备军队,用于对付伊朗方面的F-4、F-5和F-14战斗机。在战争中,伊拉克发现歼-7性能不亚于苏联制造的米格-21战斗机,并且价格便宜,于是想方设法进口歼-7战机。

战争的另一方伊朗,也同样受到武器装备损耗的困难。到了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力作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战斗中的损失以外,其装备的多数美制战斗机由于武器禁运而缺少零配件而无法正常起飞,需要继续补充新的飞机。1988年和1990年,伊朗两次进口了30架的歼-7BI和歼-7N飞机,此外还进口了几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的教练机。由于伊朗空军装备该飞机时,战争已经结束。因此这些歼-7飞机没有机会和同样使用歼-7飞机的伊拉克空军较量一番。

战后,伊朗空军利用这些飞机培训和保持了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据说后来伊朗不满意中方的售后服务,没有再继续购买歼-7飞机和教练机,并且把所购买的歼-7几乎全部转手卖给了非洲的苏丹和坦桑尼亚。

两伊开战,双方抢购中国武器,中国军工发横财 - 3

好操作的69式坦克

最早购买中国坦克的是伊拉克。当时伊拉克拥有海湾国家的巨额石油美元财政支持,完全可以购买更好的法国、苏联等国的坦克。欧美发达国家的武器性能虽好,但是对人员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人员和相关体系,伊拉克在战时无法短时间建立这种体系。因此,伊拉克看中了同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研制的坦克。

最开始,伊拉克也进口了不少苏联的T-55/62坦克,但是从武器来源多元化的角度考虑,不能总用一个国家的武器。由于中国坦克属于仿制苏联制式的,在培训使用维修上,能跟大量使用苏联原装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接轨,所以伊拉克便大量从中国进口坦克。数量多达2000多辆,相当于伊拉克陆军鼎盛时期拥有坦克数量的四成。中国最初卖给伊拉克的首批坦克是59式,也就是苏联1950年装备苏军的T-54的中国简化生产型,这批坦克对于伊拉克而言,纯粹是应急,就性能而言60年代就落后了,没有多少战术意义。

战争期间,伊拉克还看中了中国的69式坦克的改进型69II,并大量采购。这种坦克也成了80-90年代中国军火贸易和军援的主要坦克品种。总体而言,69II坦克的性能并不好,和50年代的坦克相比性能提高有限,但是价格便宜,大量的部件都采用59式坦克的部件。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对乘员的要求很低,维修保养也简单方便。这正好是伊拉克军队所需要的。

伊拉克得到这些中国坦克后,马上投入了两伊战场前线,战时被伊朗缴获的也不少。伊朗在缴获了伊拉克使用的中国坦克后,发现这些坦克操作简单,也十分符合当时伊朗军队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状况。后来中国也答应卖给伊朗坦克和火炮等武器,虽然答应卖,但是不能公开卖,于是伊朗就找了朝鲜当中间商。这样,即便暴露也非中国的责任,朝鲜和美国早已交恶,也根本不怕美国和西方制裁。这样一来,战争的交战双方就都用上了中国的69式坦克。

两伊开战,双方抢购中国武器,中国军工发横财 - 4

实用的“蚕”式导弹

战争期间,中国还出售给伊朗一批固定部署的“蚕”式导弹。这种导弹性能落后(属于50-60年代的苏联技术的延伸),体积庞大,部署麻烦,属于防御型武器。但“蚕”式导弹对于伊朗而言却非常实用,部署了这种导弹之后,伊朗便可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战争期间频频袭击航行的各国油轮。当时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上整天充斥着伊朗用“蚕”式导弹袭击油轮的报道,各国油轮都被袭击,很多国家都派军舰去海湾护航。直到今天,这种“蚕”式导弹还能发挥重要作用。伊拉克倒是没有看中这种不太先进的“蚕”式导弹,他们有先进的飞鱼导弹和飞毛腿导弹,自然瞧不起中国的“蚕”式导弹。

两伊开战,双方抢购中国武器,中国军工发横财 - 5

中国军工企业发横财

对于交战双方中国比较公平,基本上一碗水端平。伊拉克有的,伊朗也都有。不过每种武器的数量就不同了,毕竟各自的需求和财力不同。伊朗方面购买了不少63式装甲车和63式107毫米火箭炮;伊拉克方面不仅购买了中国的坦克和飞机,也购买了火炮、冲锋枪等武器。被称为中国AK-47的56式冲锋枪,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受到双方欢迎。

战争打了八年,中国也卖了八年的军火给这两个互相厮杀的“难兄难弟”。当时,中国生产武器和弹药的企业都发了大财。617厂厂史记载,80年代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在当时看,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从现在的资料文章看,80年代,中国出口的武器十有八九是要卖给伊朗和伊拉克的。当时中国各个军工厂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苏联武器,然后仿制出来,等着两伊来订货。

80年代是中国武器出口的黄金时代,海湾战争结束后,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中国的武器出口额连年下降,后来连印度、韩国等都超越了中国的武器出口量,而中国成为了武器净进口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武器在90年代后的战争中表现不佳。海湾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国,各国都竞相购买美国武器,也是因为美国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甚好”。而中国以及苏式的武器出口受挫,不单单是国际政治气候变化,还与大量装备中国和俄制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惨败有很大的关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