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7日 9.2°C-12.0°C
澳元 : 人民币=4.81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2017-11-10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1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外东路的宁寿宫区域建造了一座巍峨的三层大戏台,总高20.71米,建造时间长达5年。最下层台有12柱,面阔210平方米,相当于9个普通戏台,由下至上戏台面积依次递减,是紫禁城内现存唯一一座三层戏台,1949年后作为重要文物保留,只能看不能用。

2017年9月,修缮一新的故宫畅音阁传来了久违的音乐,一曲委婉华美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令沉寂100多年的古戏楼仿佛一夜之间被唤醒,提醒世人不要忘记它的热闹过往。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2

清代皇帝在哪看戏

乾隆皇帝爱好广泛,能品鉴诗书,能鉴赏文玩,对戏曲更是热衷,砸巨资在皇家宫苑修建了各种戏楼戏台,其中热河避暑山庄的清音阁(被毁),故宫宁寿宫的畅音阁和寿安宫戏台都是三层大戏台;重华宫戏台,长春宫戏台是中等戏台;漱芳斋内的风雅存、宁寿宫室内倦勤斋是小型戏台。颐和园的德和园三层大戏台修建于光绪时期,资历最浅。各种规格的戏台功能界定清晰:小戏台演宴戏、八角鼓、岔鼓、太平鼓、杂耍和戏曲清唱,中等戏台承办一般剧情戏,三层大戏台则上演大型神鬼戏曲。

乾隆皇帝在畅音阁看戏机会很少,经常看戏的地方是漱芳斋。漱芳斋室内的风雅存小戏台全用木质,四角攒尖顶,面宽3.7米,进深3.4米,顶高2.2米,台后过道仅留1米宽。戏台对面有一暖阁,供皇帝观剧时坐。乾隆皇帝本人极爱演唱,又不便登台,就在自己室内建筑一座小戏台,命内侍陪演,他嗓音极低够不上昆弋宫调,就自创一调,半白半唱,亲贵们称之御制腔。乾隆朝后期,遇有大节如元旦、万寿等才在畅音阁看戏。遗憾的是乾隆时期的畅音阁观演记录现已不存。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3

《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清乾隆,纵219厘米 横28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庆典盛况。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帝于慈宁宫为母亲庆贺八旬寿辰,图绘场景定格在彩衣躬舞、捧觞上寿之后

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皇家看戏以圆明园中的同乐园(咸丰十年毁于兵患)为主,逢大典才在畅音阁演戏。畅音阁最热闹的时候,是慈禧太后当政时期。不论是住在储秀宫还是住在宁寿宫的乐寿堂,节日里,慈禧总是到畅音阁看戏,并由皇帝、后妃、命妇以及王公大臣陪同。

清代谁能在畅音阁演戏

历史上清代皇室都给予戏曲不同程度的关注,顺治帝派人创作修改新式剧本,康熙下令成立了宫廷戏剧管理机构,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雍正帝也在圆明园盖了一座休闲娱乐用的三层大戏台——同乐园清音阁,几代人观剧习惯的积累,让乾隆帝自小就对戏曲充满好感,继位后他多次南巡,主要兴趣是欣赏南方戏曲,接驾官员组合了一台又一台名伶优秀剧目会演。皇帝接触到繁盛的民间戏曲流派,必然不再满足于尚在幼年的宫廷戏剧规模,决心建立一支更为庞大的皇家剧团。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4

畅音阁戏台内部结构复杂,位于底层的寿台是演员的主要表演场地

乾隆时期的皇家剧团由南府和景山构成。南府又划分六部,除钱粮处属于后勤行政部门外,其他都属于戏剧和音乐专科,分别教授戏曲表演和锣鼓伴奏。武打及翻跟斗在乾隆时期是专门的学科,宫内专门从事翻筋斗供演出使用的人就多达100人。南府位于西苑门以南,以前是吴三桂世子、额驸吴应熊的府邸。宫内的学艺太监称内学,遴选的民间学艺子弟称为外学。景山由康熙南巡时期所带回的江南伶人组成,这些外学演员不能与太监同居,遂安置在景山内垣西北的百余件连房中,俗称苏州巷。景山规模小于南府,也有独立的钱粮处。

南府和景山两处演员加上民间教习,人数超过3000人,是清代宫廷伶人数量的最高峰。景山和南府各设总管一名,官七品,月银五两,米五斛,公费银一两。两处学生一切费用都由朝廷负责,按月支取,每年耗费白银九千两,财大气粗的乾隆帝办艺校果然不计成本。

不过仅仅到了嘉庆朝,由于国库空虚,宫廷演艺人数迅速被裁减为700人左右。抠门的道光皇帝不光裁减了宫内演员的数量,还干脆撤掉了景山的编制,改南府为升平署,撤销所有外学演员,只留百名左右的内学太监伶人,规模不及乾隆时期的1/10。升平署时代不存在外学,都是太监演戏。

慈禧身边有专门的太监戏班,称为本宫太监,可以随时在长春宫唱戏,不必兴师动众传升平署,太后随时过足戏瘾。宫中正式演出却不限于太监剧团,而是引入外学名伶当主角。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升平署上书说:原来内学戏班和外学名角演员单独进宫承应,已经不能满足皇帝太后的观剧要求。此后,民间戏班开始整班进宫演出。以光绪二十二年(1896)“差事档”统计,四喜、玉成、承庆、同春、宝胜和、义顺和、福寿等班社总共在紫禁城和颐和园演出近 50场戏。每次赏银多为400余两,最少也有300多两。全年观看外班的花销不少于2万两白银。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5

清宫戏班升平署演出用的行头

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和小德张都可以粉墨登场,与宫外名家搭戏。小德张白天当差,晚上还要练私功,每天只睡3个小时,苦练3年,学会了武生的全套功夫,甚至可以做到杨小楼的独门绝技“七步到”。在宫内当过伶人太监的耿进喜说,自己15岁那年,宫中成立普天同庆科班,他被派去学戏,跟杨隆寿学武生,跟王桂官学小生。学成后每年正月在畅音阁唱戏,冬日在丰泽园唱。太监学戏多半是被逼的,“这些事不是出于志愿的,人家硬逼着学,单是拔腿筋一件事就够苦了。练不好,管这件事的大太监对你非打即骂。到后来宫里的戏班子也能演戏了”。这些伶人太监许多师出名家,演美猴王的杨月楼给讲《铁笼山》,小叫天儿谭鑫培教《四郎探母》,民国后,有太监还下海专门唱花脸去了,不过在行内多遭人排挤。

古代宫廷看戏的惯例

清代皇室不光看个热闹,还认真挑刺儿。除画作外,乾隆看戏的文字资料如今并无留存,可参考的只有距离今人最近的慈禧观戏时的情况,一般是在宫中的小戏台,所演多文戏如《捉放曹》《定军山》。光绪十年十月自初五起,长春宫就日日演戏,近支王公、内府诸公都被邀同赏。连续几日,长春宫的戏都演到晚上八时才结束。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6

紫禁城内的皇帝观戏宝座

古装剧里常演,太后皇帝皇后看戏都在院子里排排坐,依照身份排位,太后是场地票,皇帝VIP票,以此类推,不受宠的妃子坐在犄角旮旯,是最低价的打折票。但据翁同龢日记中记载,宫里演戏时,院子里其实是空的,畅音阁院子东西廊上有一间一间的屋子,八间或是十间,听戏的皇族和大臣都在各自房间。五间大房中,前沿炕上是他们听戏的位置。太后占一间,皇帝占一间,皇后占一间,再就是妃嫔们、各府的福晋有需要的在另两间里,另外太后需要叫谁来,谁就临时来看一场。皇家看戏都坐小包间,气氛也比较肃静,没人叫好。太后赏一回东西得在座位上磕一回头,末了赏缎子,赏古玩,还得上院子里磕三个头谢赏。

宫中每次开戏,升平署要事先给皇太后和皇帝呈上一份奏本,里面写了当日开戏的时间、地点、演出剧目,演出顺序,演员扮演的角色,跟我们今天在剧场看戏领到的演出介绍差不多。不过册子后面还多了一份剧本,从头到尾的唱词和念白都写得很清楚。奏本常放在殿前的案几上,称为安殿本。每次演出慈禧都会按剧本对照每位演员的表演和唱词,稍有差错便会体现在当日的恩赏记录中,开演时太后坐在戏楼中仔细推敲,终日无倦色。在民间演戏随性惯了的孙菊仙虽然唱功出色,有时却不按套路,唱词也会少唱改编,慈禧曾严厉斥责过他这种懒散作风。宫中演戏,演员必须剃头装扮,不准发胖、不准穿尖鞋,勾脸不准粗拉,前台后台不准喧嚷、不准大岔站当中,必须小八字。如有不尊者,拉下台就打。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7

故宫畅音阁戏台阅是楼内慈禧看戏时的宝座,她有时认真挑刺儿,有时却自在轻松,甚至在演出时睡上一觉

不过据太监回忆,太后看戏也不都全神贯注,有时候坐炕上,有时候坐在椅子上,也有溜溜达达站一会儿或是打后门出去遛个弯,或是睡会儿觉,但是台上照常唱,打早上唱到晚。皇后跟各宫主位们还有格格、大奶奶、各府里福晋们都在东边拐角屋里,也有跟太后这儿站着的时候,也有随便找地方坐会儿,只要太后瞧不见的地方哪儿都能坐着。夏天也有在廊檐下站着的时候,要是好戏一上来,那廊檐底下挤一大堆,宫女什么的都在那儿听。

宫内演出名伶云集,一场戏里有名有唱词角色的扮演者都是一等一的大腕儿。卡司如谭鑫培、杨小楼、陈德霖、王瑶卿这样的自然是唱主角儿,如孙菊仙、鲍福山只能唱二流角色,但随便一个名字拿到宫外的戏院,都可以独挑大梁,这样的阵容,只有皇家有能力召集。

慈禧对宠爱的伶人从不吝啬。光绪朝时局每况愈下,谭鑫培、杨小楼等这样外学名伶在宫内拿到的赏银却节节攀升,最初以8两为基本数,光绪二十年(1894)后,达到四五十两,也曾有60两的天价薪酬。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外学教习的月工资只有二两钱粮米,白米十口,公费制钱一串。除了花真金白银打赏“爱豆”,还各种恩赐体恤,赐名字、赏御膳、赏游园、病了赏药,嫁女赏嫁妆。

在内廷演戏,对伶人从艺经历也是一种镀金,常常名利双收。光绪十九年(1893),46岁的谭鑫培已经名噪京城,其时他在戏院的演出费每日不过20至40吊,堂会收入不过10两,至宣统初年,谭鑫培的身价已升至150吊至200吊,堂会则是二三百两之多。十几年间身价翻了几倍,谭鑫培靠的就是“内廷供奉”的履历。

民国时期,西方舞台正式传入中国,如上海的兰心大剧院,前台成为半圆弧形,梅兰芳说:“这样的新式舞台跟那种照例有两根柱子挡住观众视线的旧式四方形戏台一比,新的光明舒适,条件好太多了。”相比之下,即使如畅音阁这样极力追求舞美写实的大戏楼,也不免简陋。不过在西方剧场里看客正襟危坐,静默观戏,却少了份热闹和熟络。

(参考资料:《太监谈往录》《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考证》《三层戏楼上的演出:乾隆朝的宫廷戏剧》《乾隆皇帝与戏曲》《清宫剧场考》《论内府戏台与宫廷大戏》等)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国家人文历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好 文 推 荐

女真两年灭亡北宋,南宋却为何能抵抗100年?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8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图志 | 什么是中国?从6500万年前说起

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9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历史课本上秦始皇、诸葛亮、唐玄宗原来全是同一个人,今天见到的帝王画像有几分可信?

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帝王,这个最神秘的政治人物往往自带附魅功能。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10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故宫畅音阁:看戏规矩有讲究,上天入地演出神魔大戏 - 11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