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7日 7.8°C-10.9°C
澳元 : 人民币=4.78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他是土壤学家也是大地之子,甬籍院士朱祖祥的生平你了解吗?

2021-09-0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派粉们大家好,又到了《宁波党史地方志》栏目时间。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位方志人物,他是朱祖祥,1916年10月5日生于慈溪县云山乡(今余姚市三七市镇)一个殷实家庭。小学毕业后跳级插班于宁波私立民强中学,半年后又转读于宁波私立效实中学。

1934年,朱祖祥考入浙大农学院录名列榜首,被宁波旅沪同乡会授予全额“四明大学奖学金”,每年得360至400银元。入学后,他学习成绩优异,每年获得奖学金。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开始西迁,奖学金因无财源而中断,幸有学校组织学生抄写、刻印讲义等勤工俭学的活动,加上他还有省下来的奖学金余款可以用来补贴维持生活,直至完成大学学业。1938年夏,他获农学士学位,并留母校任助教。1942年,晋升为讲师。

1944年冬,朱祖祥参加中华农学会的选拔和教育部组织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被选送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他主修土壤化学,副修先为植物生理学,后转表面化学。整个留学期间,他放弃寒暑假,一年4个学期都注册上学,并选学尽可能多的课程,还利用一切机会在试验场的农业化学室做分析工作。仅用3年时间胜利完成了两篇学位论文,荣获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学成归国后,北京大学、贵州大学都投来橄榄枝,但他仍决定回母校,被聘为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1948年,朱祖祥回国。

朱祖祥对中国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特别是土壤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他在浙大创办了土壤农业化学系。当他还是学生时和毕业后任助教时,就多次向院、校长陈述建立农化系的必要性。1939年,经校委会讨论通过,农化系正式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后,浙江大学农学院迁回杭州时,农化系已发展成农学院的一个大系。

新中国成立后,朱祖祥任浙江大学农化系主任。他延请几位土壤地理专家来系兼授土壤地理,请国内著名物理化学家开设物理化学基础课,从而进一步充实专业、加强基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农化系暂时停止招生。3年后,朱祖祥又受命重建农化系,他仍以满腔热情开展工作,充实教师队伍,广开专业设置,增设各有侧重的“土壤学”“土壤和植物”“土壤与农业”等课程,以分别适应农学院不同系科的需要。他特别重视土壤学野外工作、培训青年教师的地学基础知识、聘请有良好基础及广泛实践经验的土壤学教师。1956年秋招收复系后的第一届学生90名,按教学计划开出全部课程。土壤及农业化学两方面的6门专业课,在系内相继开设,并较快地得到充实。

[图片3]

1945年朱祖祥赴美国留学前摄于湄潭

浙江农学院土化系成立后,朱祖祥在肩负行政和讲课的双重任务下,仍孜孜不倦撰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土壤学新教材。先在本校试用2年,后于195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土壤学》交流讲义之名出版发行,很快为全国很多农林院校采纳为普通土壤学教科书或主要参考书。同时,以他为主翻译的贝尔著的《土壤化学》(英译中)和《土壤农业化学研究法》(俄译中)相继出版,充实和提高了农学参考教材的质量。1960年,朱祖祥拖着脑膜炎初愈的病躯,夜以继日地编撰出《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分析及研究法》等讲义,并亲自讲授并修订文稿。1964年,农业部成立“土壤学教材编审委员会”,聘请朱祖祥为主任。次年,由他编写的《土壤学基本原理》一书成稿,并印发征求意见,继因形势变化未能出版。1977年,农业部在山西召开土化专业土壤学教材统编会议,朱祖祥虽未参会,但仍被与会代表推为主编。次年1月,朱祖祥在杭州主持召开了该书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农业院校的十多位著名学者拟定了教材编写提纲和分工编写任务,一年后修改定稿,于1980年试印数千册,以应全国之需。该书在1983年再次修订后由北京农业出版社分上、下二册正式出版,并于1988年经国家教委评定颁给全国优秀教材奖。

土壤学与农业化学都是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传统学科。在这两个学科推动下,化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造成了土壤、水系、空气的污染,农产品中污染物也严重超标,食物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为此,朱祖祥和农化系的教师们提出成立环境专业的建议。1977年,浙江省政府批复增设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由土壤与农业化学系抽调教师组成。1980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任命朱祖祥为浙江农业大学校长。1983年,朱校长对成立环境保护系表示大力支持,环保系日渐发展壮大。1990年10月,农业环境保护成立博士点,四校合并后组建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设,该学科已位列全国前列。

1947年竺可桢校长到美国访问时与熊全治夫妇和朱祖祥夫妇合影

朱祖祥在创建和发展中国水稻研究所方面也有杰出贡献。中国稻米总产量居世界之冠,水稻种植历史久、分布广、品种资源丰富,杂交稻、矮秆育种等为世界瞩目。但长期来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稻作专业研究机构。为组织、协调和发展我国的稻作科学研究,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研究机构的成功经验,农业部决定建立中国水稻研究所。朱祖祥以他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威望,在争取新所选址浙江杭州,争取世界银行专项长期无息贷款,以及加强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的长期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还担任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筹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后来改为该所副理事长)。

1980年,朱祖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11月18日,在参加中国科学院“为长江三角洲可持续献良策”农业专题考察组赴江浙沪实地考察时,在绍兴突然逝世。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