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0日 3.9°C-5.9°C
澳元 : 人民币=4.8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官氏家族:东阳官氏源远流长

2021-10-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源自于远古唐虞时期的古老姓氏【官姓】官氏,历虞、夏、商、周,距今已有四年多年历史。

东阳官氏古时世居东阳,源远流长!

《官氏族谱》原文记載:東陽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后,唐叔封于晋,我官氏乃晋公之族,凡官姓者,皆其派也。

从《官氏族谱》可以查阅(東陽)官氏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因官氏家族从春秋战国之后,历经多年沉寂民间,显得官姓默默少闻,至汉朝时有一位博学的学者官溥,至唐宋元明清时又人才辈出。查阅官姓历史人物,官姓已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了四千多年的古老姓氏。

官氏家族:东阳官氏源远流长 - 1

吴国国君夫人官氏和越国官氏

让时光回到西周周王在吴国的时候,依据西周师酉簋,师酉簋为西周时期铜器,此簋铸于西周(公元前927年一公元前908年)时期。国家博物馆藏。

师酉簋铭文字数多达百字以上,西周中晚期金文的典型代表。“王在吴”“吴大庙”“公族”“入右”“嫡官”等铭文,在字形字体方面则方圆兼施,错落有致。译文大意是:在周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地,到吴的太庙。官为公族的作为册命典礼的佑者带领师酉进入太庙,站立于院中。王召史官宣读册命书:“师酉,管理你的祖上世代管理的城市官员邑人和王的近卫部队……

在这里说明西周时期,古越国的吴国(江苏)和越国(浙江),可能都属于周王朝周天子的盟约诸侯国。春秋时期越国有在向周王室进献贡品。

官氏家族:东阳官氏源远流长 - 2

古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唐虞夏商周时期东南方的诸侯国。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华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

越国国君为姒姓。蹄(宰勋)开基为欧阳氏。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时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吴王夫差九年(前487年)。吴为了邾国的缘故而攻打鲁国,“克东阳而进”,攻克了东阳后,继续进击,驻军五梧(地名),第二天又驻扎蚕室(地名),鲁国进行了强烈反击,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鲁胜而受辱,与吴定立了城下之盟。这里的东阳在今山东平邑县西南。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

春秋时期鲁国东阳邑,其邑在今山东省平邑县。夏氏族起于山东考五帝孔甲即位后,居于西河,又曾田于东阳萯山。东阳,《后汉书·郡国志》曰:“泰山南城县有东阳城,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在今费县西南70里。《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的费县在1946年改为今平邑县,温河县改为今费县,汉书记载的的费县西南70里即今平邑县西南70里。

《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夏后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即春秋时期的泰山南城县东阳城,今山东省平邑县西南70里。东阳在夏朝时期的夏帝孔甲年代已经存在,这可能是在今史记中可以查阅的最早存在的东阳,而太行山东部的东阳(即春秋晋国东阳起源于何时暂时无法查阅。)

東陽,古越国古时在吴国(江苏)和越国(浙江),吴国(江苏)秦朝时的東陽,此東陽设立时间短,越国(浙江)汉朝时的東陽(浙江金华),此東陽设立时间长,现在一般家族修编族譜所用的郡望堂号为汉朝以后的魏晋时期的门阀世第的产物,汉晋隋唐宋时兴盛,回顾华夏今大多姓氏家族的古族譜记载的郡望堂号很多都出自汉晋隋唐宋朝时期,由此可以事实判定多个姓氏的東陽郡東陽堂源自于越国(浙江)汉朝时的東陽(今浙江金华);如晋国公族官氏的族譜明确记载的是越国之源東陽郡(浙江金华府);如习姓的東陽;如黄姓的東陽;娄姓、苗姓、路姓等等多个姓氏的東陽郡(浙江金华府),依此说明只有和当时世居東陽对应的时间和区域的所在郡为正确。

春秋时期的吴国二十四代国君光公(阖闾公)夫人官氏(吴国二十五代国君夫差公母亲官氏);吴国二十四代国君光公(阖闾公)在位时间(前514年-前496年);吴国二十五代国君夫差公,在位时间(前495年-前473年);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吴国,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氏族谱记载:

泰伯(二十世)

诸樊长子:光号圔閭配官氏,公袭僚位称王,以伍员为行人伯噽为太宰屡败楚师反伐越伤指而卒在位十九年,公生年月未详,卒周敬王,二十四年葬于虎丘孜一统志公墓在元和县虎丘山(属江苏府治)又越绝书载公塚在元和县阊门外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棺三重澒池六尺卒后传位于夫差。生子二,长终罍,次夫差,女一,滕玉。

泰伯(二十一世)

光长子:终罍配江氏。

光次子:夫差配叔孙氏,公袭父位称王在位二十三年而国亡,王号遂去公生年月日未详卒周元王三年戊辰葬于江南长洲县(今江苏吴县吴郡志谓在姑苏南大湖北即阖闾当日游猎故地)西北卑犹山。生子二,长友、次地。

古诸侯国吴国,秦汉时期的东阳(今江苏),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现有东阳城遗址,楚汉之际楚王项羽时期为东阳郡。战国后期(公元前248年)的黄歇公夫人官氏。

春秋战国“四君子”之一黄歇之官氏夫人

黄歇,号春申君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并称战国“四君子”或“四公子”。

黄氏族譜记载:

黄歇,黄氏第八十三世,歇公,字光明,建成公长子,生于新罗(朝鲜),周赧王姬延时期(公元前314年)丁末,公学识渊博,性情豪旷,足智多谋,公成长而归回江夏故居,顷襄王时,任左楚,考烈王即位,仕为令尹,封给淮北十一县,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改封于吴(江苏苏州),号春申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略宏谋,文章渊静,门下有食客三千,执掌雄兵十万,曾派兵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后,幽王立,其母因与公有隙,遭“李园之祸”,在内江被杀身亡,是年为公元前238年,享寿七十六,葬鄂州江受县黄鹤乡仁义村乾山巽向兼亥巳,妣李氏同葬同乡戍山辰向。妣李氏、姬氏、官氏、田氏、共生子十三:尚、景、晖、霸、强、召、曼、向、平、义、荣、远、逮。生女一:贵姑,

秦庄襄王二年·赵孝成王十八年·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楚改封黄歇于吴初,楚赐春申君黄歇淮北十二县。是岁,黄歇以淮北靠齐地,请献封邑建为郡,请封于江东。楚王许之,遂徙封于吴(今江苏苏州)。

公元前248年,淮北十二县,黄国,古光州,也就是现在淮河以北的信阳到江苏地区;潢川到江阴。从淮北到江阴横跨了秦始皇时期的整个东阳邑大部分地区,黄歇夫人官氏,出现在黄歇时期的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38年时间段,公元前248年时期的淮北十二县部分地区为东阳郡,从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来看,官氏祖谱记载的官氏郡望为东阳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人物依据可查的。

春秋末期的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的农历6月,越王勾践灭吴国,盱眙归属于越国。战国时期的周显王姬扁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国东侵,楚宣王熊良夫在灭越国之后扩地至泗上,盱眙成为楚国的东阳邑。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建东阳县(故治在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现有东阳城遗址,辖现江苏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和安徽天长县,隶东海郡。楚汉之际楚王项羽升东阳县为东阳郡。《史记·项羽本记》记载有“东阳少年杀其令”故事,发生在今安徽天长县西北70里,秦置东阳县。江苏海陵县曾在东汉初撤除,并入东阳县,属广陵郡(今扬州市)。

西汉时,东阳县(故治在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现有东阳城遗址)先隶东阳郡,后隶临淮郡。

汉时为东阳郡县所在地,曾两次被汉皇帝封为侯国。一次是中大夫、河涧太守张相如因随高祖讨伐陈豨叛乱有功,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十二月封东阳武侯,食一千三百户(汉书卷十六?功臣表)。文帝前元十五年(前165年)薨,传三世五十六年,后因无后国除。第二次是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四月封刘弘为东阳节侯,元康五年(前61年)薨,传五世.至玄孙侯伯造反国除(汉书卷十四?王子候表)。

西汉元狩6年(公元前117年),武帝封皇子刘胥为广陵王,东阳县(故治在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现有东阳城遗址)属广陵王国。

从东阳城遗址发掘资料来看,当时的东阳非常繁华,手工业、铸造业非常发达且工艺精美。古城遗址周围遍布同时期的墓地,非常密集。出土的文物多为秦汉之物,2003年3月出土于天长苏桥(古代属东阳)汉墓的“金彩绘朱雀攫蛇漆豆”,汉代漆器常用的“朱画其内,墨染其外”方法,具有鲜明的汉代风格,是汉代漆器中的珍品,是古代东阳人的艺术杰作。1979年在仪征张集镇团山M1、M2、M3三座西汉墓葬中发现了一批烙有“東陽”字样的漆器等等,这些都表明东阳曾经有着十分发达的漆器作坊,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工艺城。

官氏家族:东阳官氏源远流长 - 3

古诸侯国越国,汉晋时期的东阳(今浙江),隋唐宋时的东阳在浙江婺州地区今浙江金华地区,春秋时期的越国范蠡公诰命夫人官氏与范清公夫人官氏,父子二人的夫人均为官氏。越国中大夫徐渊公之官氏夫人。

商圣、文财神范蠡之官氏夫人

范氏族譜记载:

范蠡公,字少伯,号陶朱,讳鼎,元广公之次子,生于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38年,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初事越王勾践,苦心戮力,与勾践深交二十余年,在越王卧薪尝胆时,出谋献策,于公元前473年竟灭了吴国(国王为夫差),以报“会稽之耻”,称上将军,后来公认为“盛名之下难于久居”,且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安乐”,遂浮海迁齐,易名为“邸夷子皮”,治产数千万,齐人闻其贤,请以为相,公不允,至陶(即今山东定陶西北),自号陶朱公,专心为商,富甲天下,广施于人。公三次发大财,都把财物散济于穷苦人,人们尊敬他,纪念他,把他尊为财神,后人对其像曰:“功成速退,止陶自乐,明哲保身,其人难学。”公殁于公元前438年,享寿八十岁,妣官氏,封诰命夫人,生二子曰:范鸿、范清。

范蠡公之次子,范清公,官任奉政大夫,妣官氏,封夫人,生二子曰:有传、有经。

约战国后期至秦:范比公之子,世才公,妣官氏,生一子曰:范麟。

享有商圣、文财神称号的范蠡公,另外有儿子范清公,父子二人成功的背后,当然也有低调务实忠贞的二代官氏夫人贤惠的贤内助。

关于范蠡在定陶经商致富的史实,不少历史巨著和文艺作品中都有记载。最有权威当属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于贫交疏昆弟”。注解中《孛隐》服虔云:“陶,今定陶也。”《定陶县志·人物志》以1010字长的篇幅记载了范蠡在陶隐居经商、生少子、救中男未果、卒老于陶等内容。

(另有简传)范蠡公,字少伯,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享年88岁。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定陶区有官堌堆即是一原始文化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的大量遗物。出土龙山文化遗物有方格纹、篮纹灰陶罐、红陶或白陶鬶、石镰、石斧、骨堆、骨镞等;商文化有夹砂红陶或泥质灰陶鬲,均饰绳纹;周、汉文化有夹砂红陶鬲、瓮、盆等。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丘,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

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中大夫徐渊公之官氏夫人

徐氏族譜记载:

五十二世:杜公长子,徐谐,生于东周安王十年五月初六日未时,殁于慎靓王三年十二月九日申时,葬越国王侯陵。妣党氏,生子二个,长子:徐渊;次子:徐泽

五十三世:谐公长子,徐渊,号源兴,生于东周烈王六年四月九日申时,为越国中大夫,殁于慎靓王四年九月八日未时,葬邾国王侯陵。妣望氏、官氏;生子二个,长子:徐垂;次子:徐辟

以上为部分载录的吴氏家族、黄氏家族、范氏家族、徐氏家族等家族的家谱资料记载。

从西周周王到吴国,春秋越国向周王室进献贡品等等。和吴氏家族、黄氏家族、范氏家族、徐氏家族等家族的家谱记载可以佐证,在远古时期的东阳地区至隋唐时期的东阳地区确实存在官氏族人世代居住的真实情况。晋国公族官氏的族譜也有明确记载的是越国之源東陽。

在这里可以明确的是:官氏家族在远古时代是古诸侯国王室贵族。

这里借用明朝胡寄垣的一副励志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溯源任重道远,有志者应当恒心努力。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虞朝、夏朝、商朝、周朝之中的四个王朝时代,官氏(官姓)是源自于公元前2100多年前的唐尧虞朝、夏朝之王朝时代的远古时期。

官氏(官姓)自虞朝、夏朝、商朝、周朝之中的四个王朝时代里的诸侯王国王室贵族成员里鼎盛了二千多年,在远古时期的官氏家族和刘氏家族和范氏家族和黄氏家族和吴氏家族和徐氏家族均有联姻,官氏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之源远流长!

【官氏】官姓亘古至於今,距今已历四千多年历史。我们官氏族人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为认可。作为古老姓氏的官氏家族后裔,应该晓得识别、理解官氏族人的身份,不要轻意改动身份,以示严肃、慎重,并表尊祖敬祖之虔诚心意。

【官氏】官姓族人自己应该珍惜於唐尧虞朝夏朝时得封的官氏这个源自于远古诸侯王国王室贵族的古老姓氏而心怀感恩和自豪!祝愿官氏族人将四千多年的家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祈盼官氏族人世世代代兴旺发达!祈福官氏子孙世世代代富贵绵远,祝福官氏!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