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2.8°C-6.3°C
澳元 : 人民币=4.82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反抗,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021-11-1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其父洪镜扬,“薄有田产”。洪仁坤有两个哥哥,他是三兄弟中唯一读书求功名的。

洪仁坤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14岁考为童生。此后连续四次,一共经历17年,未能进学,也就是没考上生员(秀才)。在他一再落榜到公开造反期间,不止一次“做馆”,教小孩子识字和文化基础知识。

公元1837年洪仁坤第三次落榜,精神受到的打击很大。回到家里,随即大病一场,“死去七日”(一说两日),还魂后,“俱讲天话”。

公元1842年,洪仁坤第四次应考,一起落榜的书友(一说又是表弟)冯云山出于对考试的极端不满,又从星相术角度看出洪仁坤“多异相”“有王者风”,极力鼓动他为首造反。

冯的劝说,符合他此前大病中的想法和梦幻,于是断了科举仕进的念头。他对《劝世良言》仔细研究,这本书是他在第二次落榜回家途中捡到的。他竟根据书中的内容构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集中地表现出在封建压迫下的农民大众求解放的朦胧愿望。

他从这本书中找到了西方的真理,即书中所宣扬的“平等”思想主张。从此以后,洪仁坤便以“平等”思想为理论根据,开始了反清的革命活动。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反抗,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1

传教屋

洪仁坤决心造反之后,宣称上帝封他为“太平天王大道君全”,命他“时或称洪秀。

洪仁坤改名为“洪秀全”。这次改名是很费一番心思的,“秀全”拆开,是“禾(吾)乃人王”。简括地说,进不了学——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直接原因,造反是为了做“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实现“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还能够“手握乾坤杀伐权”,“世间万宝归我有”。

公元1847年8月,洪秀全赴广西桂平(今桂平市)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到公元1850年冬,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地区就有二万余百姓参加其中。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营盘岭聚集二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月,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公元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

在艰苦的反清战争中,太平天国将士们只知道去为上帝杀妖军,他们个个作战英勇,虽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惧。

将士们“以天父其道,蓄万心如一心。故众弟兄知有天父兄,不怕有妖魔”。这也是太平军能够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的又一重要原因。

可见,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在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洪秀全向西方学习宗教时,他学习和利用西方宗教的根本目的是推倒封建社会。翻开中国近代史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即洪秀全形成反清思想的时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向中国发动武装进攻的时期。

洪秀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动员了千百万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群众,建立起与清朝封建王朝相对立的革命政权,与反动势力进行了血与火的殊死决斗,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

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各民族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席卷华夏,震动世界,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

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

而太平天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不仅规模最大,而且是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因而带有资产色彩。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反抗,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2

洪秀全

从太平天国千百万革命农民为之浴血奋斗与不懈追求的“天国理想”中,可以看到中国广大农民千百年来向往的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人平等幸福的农业社会主义美好理想中的合理内核,又看到了这种农业社会主义脱离生产力水平、片面鼓吹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思想。

尽管洪秀全受种种因素的局限,未能像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人那样见到西方的先进模式,所学的内容不同,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利用向西方学习的这些思想理论,去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朝政府的革命斗争,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虽然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向西万寻找具埋的内谷不一样,甚全所采取的手段不一样,但他们的政治目的则是相同的,即要求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洪秀全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