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2.0°C-5.7°C
澳元 : 人民币=4.83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航母的这些冷知识,据说很少有人知道

9天前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年来,我国航空母舰建造相关的技术一直在探索中进步,尤其是福建舰的下水和不久前的航行实验,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有趣的是,我国航母在建造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像什么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还是蒸汽弹射,广大军迷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不过,咱们今天不讨论这些热门知识点,这次重点聊聊关于航母的一些更冷一点的知识。

2024年5月1日8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这是拖船正在将福建舰拖离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蒲海洋摄)

技术越先进,航母越厉害?

航母是国之重器,网上有一类观点认为,只要玩命堆新技术,一定会获得一艘无敌的“超级战舰”,这种想法有点道理,但却忽略了成本和可靠性。

拿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来举个例子,“福特”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现役航母,采用了代表美国最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诸如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装备了最具优势的升降机,能以 45 米/分的速度将重量为 9 吨的弹药运送到飞行甲板。

正是因为过多地强调新技术、新概念,而且有些技术尚未达到 6、7 级的技术成熟度,致使建造周期一再延长,预算大幅超支。该舰的建造费超过 130 亿美元,超过预算 22%。

2017 年 7 月 29 日,“福特”号航母测试了其世界一流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和先进阻拦装置(AAG),截至目前,大约完成了近千架次的起降任务。这些试验任务所得到的评估于 2018 年 2 月被曝出:“经过一年的验收,目前‘福特’号的状态为:连续保持四天作战状态的可能性为 9%。”

电磁弹射系统理论上不仅能同时弹射更多舰载机,而且还可以安全弹射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最初设计要求平均弹射 4166 次才允许出现 1 次故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平均弹射 181 次就会出现一次故障,2020 年的两次故障更是导致弹射器停用了 3 天。

此外,新型阻拦装置的故障率也远高出设计要求,理论故障频率应当是 1/16500,实际使用中,舰载机平均降落 48 次阻拦装置就会发生故障。还有升降机的问题,“福特”号航母安装有 11 部先进的武器升降机以更高效地运输弹药,但 11 部升降机中,曾有 5 部不能使用。后继舰将停用双波段雷达,改为 AN/SPY-6(V) 雷达。可见该级舰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

航母消耗有多大?

要保持航母的高度战斗准备,燃油和弹药补给都极为重要。一艘大型常规动力航母要备有近 8000 吨的舰用燃油和近 7800 吨的航空燃料,其自身燃油消耗每昼夜达 400 吨。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弹药储备为 2000 吨左右,而核动力航母由于不需要搭载舰用燃油其弹药储备则多达 3000 吨。

实际上,航母自身为消耗物资提供的补给是十分有限的。以舰载机的航空燃油为例,美国核动力航母携带的航空燃油为 8500 吨,这些数字若与家庭轿车只有 60~70 升的载油量相比,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一艘大型航母上搭载的飞机在 80 架左右,每架舰载机出动一次平均要消耗燃油 8~12 吨,假设每架飞机每天出动一次,则航母每天需要消耗的航空燃油就达到 640~960 吨。按照这样的油耗,大型航母上的航空燃油的储备只能维持 8~12 天,实际上这还只是理论计算。

按照美国和北约海军规定,一般情况下,航母的航空燃油储量不得低于 50%,进入战区前不得低于 90%。以不低于 50%的储量计算,一艘携带 8500 吨航空燃油的航母,每隔 4~6 天就必须进行一次航空燃油补给;如果以储量高于 70%计算,则每隔 2.8~4.2 天就需进行一次补给。

根据对海湾战争的统计,在舰载机联队攻击作战时,平均每飞行 3~3.2 小时,就需实施迎、送二次空中加油,每架次的油耗比标准高出 50%以上;由此可见,航母航空燃油所需的补给量很高。

航母维修起来有多难?

汽车都要定期保养维护,航母更是如此,而且维修起来既耗人又耗时。

以“尼米兹”级为例,2006 年 8 月,美国海军将维修周期延长至目前的 32 个月,在一个周期内,航母要经历部署、待命和维修等阶段。从 1994 年“增量维修计划”起,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将“尼米兹”级的基地级维修分为 4 种类型:

航母增量维修,约耗时 1 个月,1 万个人工日,在 32 个月的运营行动周期内进行两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约耗时 6 个月,26.9 万个人工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在每 32 个月的运营周期内进行一次;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每次约耗时 10.5 个月,44.4 万个人工日,每连续两次运营周期进行 1 次;换料大修,每次约耗时 39 个月,约 326.7 万个人工日,在航母寿命周期的中期进行。

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约 50 年的计划服役期内,总计将经历 32 次航母增量维修、12 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4 次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 1 次换料大修。

再来看看常规动力航母,以“小鹰”级航母为例,美国海军对其施行“改进维修”策略,其修理类型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延寿改装,约在航母服役 30 年后进行,历时约 2.5 年,在此期间恢复航母的作战能力,进行系统升级、修理和现代化等工作,经过延寿改装后,航母一般可继续服役 15 年以上;第二种,选择有限可用性维修,一般每 18 个月进行一次,在航母全寿期内进行 17 次,每次历时 3 个月;第三种,复杂大修,一般每 60 个月进行一次,在航母全寿期内进行 6 次,每次历时 12 个月。

这么看来,在航母的漫长服役过程中,维修的次数可真不少,相应的,花费也相当巨大。

好了,了解了上述知识,相信大家对航母为什么是“国之重器”,又多了一层认识。

《航空母舰》

科学普及出版社

编者

田小川,吴纯清,李远达 等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概述了航母的发展脉络及多样化任务,详细介绍了世界现役航母及舰载机的研制背景和型号特点,对比阐述了常规动力与核动力航母在总体布置、结构设计、作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列举了航母配备的优选作战指挥与控制系统,从信息处理、分析、决策和协调等方面梳理了智能技术在新型战争中的应用,解读了航母的航空保障、后勤保障与维修保障系统的重要作用。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全面的航母科普知识,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航母这一强大的海上武器装备。

本书适合广大官兵在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军事斗争需求时,加深对航母装备与技术的了解,同时适用于舰船科研人员、军事爱好者等阅读参考,对广大青少年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

策划制作

来源丨《航空母舰》科学普及出版社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 林林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