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2.5°C-6.9°C
澳元 : 人民币=4.84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2017-02-25 来源: 军武次位面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

人不中二枉少年,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一番雄心壮志,不过很多人都因为挫折而放弃了,而这个人却选择当不成将军当圣人!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2


几乎所有的军迷,都曾有一个将军梦,幻想自己能统领大军征战疆场,建功立业。将军,或者元帅,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近现代的将军,一定是制服笔挺,皮鞋锃亮,神情严肃,就像巴顿那样,古代的将军,就得是明盔亮甲,腰佩刀剑,威风凛凛了吧?就像赵云那样。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指挥重大战役的名帅,很少有需要亲自上阵厮杀的类型,因为统帅就像军队的大脑,主要职责是指挥,把自己置于险地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做法,尤其在中国古代,领军的大帅更多的是文人,而不是武将。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3


说到古代的文人,大家往往会想起那种头戴方巾,之乎者也,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这种也能领兵打仗吗?当然可以——诸葛亮没有什么武功,照样打得曹魏没脾气。不过,宋朝以前的文人多数还不是这样,他们大多文武双全,读书也练武,李白就是一个剑术高手,三五个毛贼估计还打他不过,只是到了宋代,武人的地位被刻意降低,重文抑武,到了明清时期,文弱之气已经弥散开来,文武双全就非常罕见了。但是罕见不等于没有,明代中期就出了一个传奇人物,不光自己会武,能带兵打仗,有军事家之名,同时还是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后世认为是一代圣贤,相当于人民解放军上将兼社科院院士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哇,这么厉害,谁啊?

 

少年聪慧的中二狂狷

 

这个神奇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他的另一个名号——王阳明更加为人所知。王守仁于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出生于浙江余姚,和唐伯虎、米开朗基罗、哥白尼和麦哲伦处于同一个时代,他的父亲王华也是一个读书人,成化十七年中了状元,官授翰林修撰,虽然只是从六品,比县令高一点,却是在“中央机关”上班,翰林院可是一个带有中央党校加国家图书馆性质的地方,让儿子到单位来看看书没啥问题,这条件,如同今天进了海淀区。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4

▲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

一个少年要走这么远相当不易了

 

王守仁有机会读了很多书,同时,跟今天的男孩子一样,少年王守仁也是一个“军迷”,从小就喜欢拉弓射箭,琢磨排兵布阵,跟同伴“聚果核为戏”,搞“沙盘推演”,如果那时候有微信,估计也得成军武的粉丝吧……。十五岁时的王守仁干了一件“大事”,独自跑到居庸关、紫荆关等要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考察,据说还放箭吓跑了几个蒙古人,回来后认真地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备边剿寇的“奏章”,想通过父亲上奏给皇帝。在老爹王华看来,这真是二到家了,一个未成年人,走了几个边防哨所,就要议论军国大计啊,简直是狂妄嘛!要是今天有位小军迷去了海南一趟,回头就对老爸说,我考察了一下南海,写了一个关于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的报告,麻烦帮我交给国家主席瞧瞧……,估计得被送到医院去。王守仁不出意外的被父亲训斥了一顿,碰了了个大钉子,只能悻悻而退。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5

▲王守仁书法精湛,据说就是新婚玩失

后,被岳父天天带到官衙以防乱跑,

为排遣无聊而练出来的

 

儿子的狂放让王华有些担心——这小子不会将来邪乎了吧?于是赶紧张罗着给儿子娶媳妇,十七岁时的王守仁由父亲作主,回到家乡,迎娶江西布政司参议(民政厅长)诸介庵之女。十七岁娶上媳妇,真是羡煞当今无数单身狗,但王守仁没啥感觉,因为他志向远大,远大到什么程度?他十一岁时跟老师对话,谈到什么是第一等事,老师说当然是读书登第啊,王守仁表示,这算什么,做圣贤还差不多……,当时就把老师惊到了——我去,这小子好狂,居然想跟孔孟并列!果不其然,在新婚之夜,王守仁就当了落跑新郎,失踪了,原来他是跑到一处道观跟道士高谈阔论,太过兴奋以至于连终生大事都忘了……。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6

▲“守仁格竹”,图中的王守仁有些显老,

其实当时他还年轻

 

第二年,王守仁领着媳妇一起返回北京,途中路过上饶,特意拜访了大儒娄谅。娄谅是当时闻名江南的文士,师承朱熹理学,自律严格,见识广博,经常有人来请教,他教给年轻的王守仁的是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理论(格就是研究):天理蕴含于万物,只要能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迟早能通达天理,同时鼓励他,“圣人必可学而至”——通过不断的学习,你是可以当上圣贤的!王守仁不疑有它,终于干了一件更二的事——格竹。弘治三年(1490年),王守仁因祖父去世返乡守丧,期间他不断地思考如何由“格物”达到“致知”,于是做了一个试验,目标对准了后院的竹子,和好友一起,每天全神贯注地看,期待顿悟的一刻……,三天后,朋友倒下了,七天后,自己也倒下了,除了生病,什么也没有“格”出来。

 

初入官场还是二

 

“格”个竹子都这么费劲,世间何止万物,哪里“格”得过来?从此,王守仁对理学就有了怀疑,暂时把注意力放到了更现实的科考上,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中进士,“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全国第十名,工部实习)。第一个工作是当监工,督造威宁伯王越(明朝将领)之墓。“包工头”王守仁把这项无聊的工作变成一次演习的机会,他组织民工演练“八阵图”,劳逸结合,按时作息,终于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7

▲八阵图


实习期结束后,王守仁出任刑部云南司主事,相当于公安部分管云南省案件的处长。在这个岗位上,经常要面对礼法、情理的冲突和悖论,外出办案又使他有机会结交了一些佛道高人,这是一个促使王守仁思想成熟和深刻的因素。此时的朝堂中,以李东阳和李梦阳为首的新老两派斗得不亦乐乎,你骂我无能,我骂你脑残,初入官场的王守仁被搞得晕头转向,也深感失望,干脆告病请假还乡,跑到绍兴会稽山上搭了个屋子,修炼道家的“导引术”。

 

这期间王守仁干了一件又是有点二的事,他听说虎跑寺有僧人闭关三年,不语不视,好奇之下登门拜访,见其果然眼口紧闭,一动不动。王守仁大喝:“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僧人心中一惊,睁开了眼睛。王守仁问他家里还有何人,僧人说还有老母在,王守仁又问:“想念母亲吗?”僧人愣了半晌,缓缓道:“无法不想……”王守仁趁机讲了一番“爱亲本性”的道理,僧人闻之泪如雨下,立刻收拾行李回家去了。

 

这个化僧还俗的段子虽然有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之嫌,同时也说明王守仁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竟然把一个修佛多年的僧人给忽悠回家去了。推想一下,这个经历也强化了王守仁对人本心的认识,人本心本性的能量是如此巨大,无论什么样的后天教导都难以抹去,如果顺此而为,便是求圣求贤的方便法门。到此为止,王守仁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军事,但他人生的起伏转折马上就要到来。

 

龙场悟道创心学


王守仁回到北京后被调到兵部担任主事,终于圆了自己少年时的军迷梦,至于为什么有这个调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也许是他自己强烈要求,也许是关于军事的奏章写得太多,上司认为,你这么关心军国大事,那就别呆在有油水的工部了,去国防部操劳吧!主事还是六品,主要负责文书工作,相当于国防部的参谋。当了这个小官后,王守仁又开始“不务正业”了,这一回他要干个大的,上奏章弹劾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谨。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8

▲皇帝爱玩,太监爱钱,

间接成就了王守仁

 

刘谨本是明武宗朱厚照(就是正德皇帝)未登基时就有的太监,因为当了皇帝的主子是个大玩家,大权便落于近侍太监之手,刘谨便是其中的“杰出人才”,被民间呼为“站皇帝”,可见其权力之盛。太监嘛,文化水平低,也没啥追求,贪污腐败起来毫无心理障碍,朝政也就乱七八糟了。有点节操的朝臣都想扳倒这个怪物,无奈皇帝宠幸,刘谨结党,反刘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贬。王守仁来个曲线救国,以营救被捕官员为目的,上了一道《乞侑言官去权奸以彰圣德疏》(名字是后人加的),绝口不提刘谨,只是提醒皇上——官员们让您不高兴是不对滴,但向您提意见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嘛,出发点没错,老是派锦衣卫抓人,慢慢就没人进言了,这样不大好吧?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9

▲龙场就是今天的贵州省修文县,

可以看着地图想像一下这趟旅途

 

这道语气委婉的奏折依然触怒刘谨,官龄才六年的王守仁先进号子,后被廷杖——当众扒下裤子打屁股,不仅是种侮辱,而且有生命危险,明朝的廷杖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场被打死者不在少数,王守仁只算是捡了一条命。打完屁股,他就被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一撸到底,成了最小的邮电所长。刘谨还派了刺客,意图半路干掉这个刺头,好在王守仁机警,写下一封遗书,将衣帽留在江边,伪装投水自尽,骗过刺客,又一次逃生。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0

 

即使顺利到达龙场地,同样也是生死考验,这里蛇虫出没,疾疫横行,苗人语言不通,又不开化,甚至连个“办公室”没有,只能现搭个棚子,棚子没搭起来前只得住个山洞,自名为“阳明洞”,从此他有了一个名号“王阳明”(以下就称他为王阳明了),手下只有一个驿吏,就是一个光杆,实在是惨透了。从小就有圣贤大志的王守仁把这个危机变成了转机,恶劣条件使他放下一切挂碍,直面生死,认真思考人生——堪与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觉悟相比的“龙场悟道”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他回想了以前的种种经历和所学所知所疑,反复推磨,终于突破了理学的藩篱,形成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为基础的心学,“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当初“格竹”没能实现的,现在都明白了,一心要害他的刘谨,反而逼出了一个圣贤。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1

 

王守仁在龙场时,王阳明按照自己的理论,践行“知行合一”,努力改造环境,他跟苗人尽力交流,饮酒谈天,教他们认字,用当年在工部时学到的知识,教他们伐木建屋,被苗人视为神人,反过来给他盖了一座院落,多少条件改善了一点。由于名气渐大,远近学子多来讨教,遂名之“龙冈书院”。好在这种艰苦的日子没过多久,五年后,王阳明先是由朝中好友相助,调任江西庐陵县令,脱离苦海。半年后刘谨被太监同行张永扳倒处死,又回到北京,出任吏部主事,没过多久又因为传播心学得罪了理学派,被排挤出中枢,出任正四品的南京太仆寺少卿,属于明升暗降。

 

平定赣南,首立军功

 

表面上看,王阳明又走背字了,但此时来了一个识货的人——兵部尚书王琼,力荐王阳明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包括江西的南安和赣州,福建的汀州和漳州,和广东的一部分。这是一片广阔的山区,民穷匪多治安差,甚至到了聚众围攻县城,杀死官吏,劫掠官仓的程度,历代官员皆不能治,是明王朝的一片溃疡。那么王阳明就行吗?至少当时的国防部长认为他行,于是王阳明就上任了,但他可能想不到,这后半辈子基本都跟军事打交道了。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2

▲王阳明要治理的,大致就是这么

一片几乎没有平地的地方

 

王阳明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军,难道明朝没军队吗?有是有的,只是明朝的卫所制已经很废弛了,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配发武器的农民,战力很差,所以多招募少数民族的“狼兵”,有点像罗马帝国晚期靠蛮族武装一样,战力虽猛却也劫掠良民,好似合法土匪,结果逼反良民,真土匪反而越剿越多。王阳明不拘成法,打破卫所的限制,从全社会招兵,挑选精壮勇武之人加以编练,创新兵制,组成了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那些战斗力五的二三流卫所兵则用来守城。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3


手头有了人马,王阳明也不急于用兵,而是首先详细的调研,包括山川地理、道路险夷、风俗善恶、据点分布、兵力来源、军饷筹措等,通过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速战会剿的决策,同时认识到许多山民并非真心为匪,而是有不得已之处,所以又辅以十家牌法(保甲连坐)、攻心术和战略欺骗,对土匪加以分化瓦解。面对这样一个对手,以前屡战屡胜的土匪不灵了,频频中计,部众溃散,赣南地区在两年即被平定,恢复了秩序。

 

一月平叛建奇功

 

正德十四年(1519年),也就是平定赣南的第二年,刚喘了口气的王阳明又碰上了一件更大的事——宁王谋反。这个宁王名叫朱宸濠,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五世孙,王位世袭。按说都是王爷了,不好好享受荣华富贵,干嘛要造反呢?原来这也是有遗传的——他的老祖宗朱权被朱棣绑上了“靖难之役”的战车,事成之后却被削夺兵权,改封南昌,因此心怀不满,代代相传,再加上正德皇帝没儿子,手下术士一蛊惑,说什么东南有王气,小朱同志野心就膨胀了,但他并非脑子一热就动手,而是足足准备了八年,甚至连大杀器佛朗机铳都造好了。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正式造反,杀掉不愿归附的地方官,集结十万大军,迅速攻占九江,准备进攻明朝的副都南京,大有二次“靖难”之势。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4

▲佛郎机炮是当时的先进兵器,朱宸濠

然还是早有记载的仿制者,可见

准备之充分

 

王阳明在赶赴福建时中途听说此事,身边只有一个随从,连兵都没有,光杆一个如何对付叛军?王阳明料想,此时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立即星夜赶到吉安,利用巡抚的身份把剩下的各州县地方官团结起来,在短时间内“众筹”了一支军队。不过,事出仓促,这支部队战斗力肯定不怎么样,硬碰硬一定不行,于是王阳明先派间谍散播叛军主将投降的谣言,四处张贴告示,宣称将有六十万大军前来进剿。宁王顿时心生疑虑,按兵不动,直到发现官军一路也没来,手下也没人投降,方知中计,此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缓兵之计成功了。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5

▲仅凭一支临时拼凑,兵力见少的军队,

就平定了预谋已久的叛乱,可谓神来之笔

 

发觉中计的宁王立即进攻南京的门户安庆,而这一月里王阳明有从各处赶来的两三万兵马,来了个围魏救赵,直取南昌。宁王精锐尽出,空虚的南昌被一举拿下。听到老窝被端,恼怒的宁王立即回师,又在途中被王阳明以分进合击之策击败,紧接着双方展开了水上决战,王阳明以小舟乘风纵火,一如赤壁之战,宁王战舰毁于大火,朱宸濠及主要谋士被擒。被抓的宁王与王阳明有过这样的对话——

 

宁王:“给我一个机会,我想做好人……”(王先生!我欲尽削护卫,请降为庶民可乎?)

王阳明:“去跟法官说吧!”(有国法在……)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6

▲娄妃之死给王阳明以很大的触动

 

宁王策划了八年的叛乱仅四十三天就被王阳明以一已之力平定,令他声名鹊起。此事还有两个花絮,一是大玩家正德皇帝终于逮到机会“亲征”,不让献俘,非得自封将军,到南京把宁王重抓一次;二是有人不服王阳明的武功,非要比武,结果王阳明开硬弓连中三箭,令人折服——老子可不是文弱书生!还有一件事令他有些心情沉重——宁王妃正是曾经的老师娄谅的孙女,曾苦劝宁王勿反,兵败时投井自尽了,宁王也深为后悔,请求王阳明厚葬她。王阳明思索良久,又有了“致良知”的思想——“良知”既是指道德意识,也指人的心灵这个最高本体,“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只有认识自心,依良知而动,人方能立于天地间,宁王正是不能以良知御实行而走上不归路,正如民谚所说的那样,被猪油蒙了心。

 

一代传奇留后世

 

王阳明因此平叛的军功被封为新建伯,是明朝因军功封伯的第二个文人,同时兼南京兵部尚书,候补国防部长。此时,一心追求成圣贤的王阳明不愿再当官了,因为他从多年的征战中体会到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激流勇退,回到绍兴讲授心学,学生众多,自成一派。六年后,朝廷再次起用他去平定广西的盗寇,已经56岁,得了肺病的王阳明只得拖着病躯前往,仍然以抚剿并用,分化瓦解之策能将匪患消灭,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归途中的王阳明病逝于舟中,终年五十八岁,当学生问还有何遗言时,王阳明留下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7

▲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

 

王阳明去世后,朝廷赐予“文成”的谥号,又给了光禄大夫之类的荣誉,万历年间又从祀孔庙,真正位列于圣贤了。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哲学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既治学理,又有实用,是实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功业的伟大人物。他创立的心学成为显学,影响远达欧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近代学者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无不推崇心学,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人物西乡隆盛、吉田松阴、高杉晋作等均是王阳明的信徒,章太炎曾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军迷们非常熟悉的东乡平八郎据说始终佩带一枚“一生俯首拜阳明”的刻章(未查到日本有此记载,但东乡推崇王阳明不假),亦有“中国和日本,只差一个王阳明”之说。


人不中二枉少年,一代圣贤的跌宕人生! - 18


现在王阳明也是文化市场上的新宠,不少书籍也会拿他做例子,或者以心学为基础来兜售“成功学”,那么我们到底能从中学到什么呢?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说,当你的事业、学业、感情……处于低潮时,还能比王阳明在龙场更惨吗?一个古人,条件如此差,只要从心而为,也能渡过难关,重新奋起。


同样,无论是谁,人生总有起伏,而每段起伏,都在为登顶蓄势,北京现代2.0T 豪华7座全能SUV,将与全情生活者同行,一同全情以赴。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编译整理/读者来稿,欢迎转载!转载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