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7.5°C-9.4°C
澳元 : 人民币=4.86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2021-11-0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1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都知道是出自于曹植之口,当时他的哥哥曹丕命他七步作诗,否则就处他死刑,曹植被逼的情况下作出了这首诗。本是同胞兄弟却手足相残,无外乎是曹丕忌惮曹植的能力,生怕他抢了自己的位子而故意给他出的难题。

历史上手足相残的事情不少,最为血腥的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其次最出名的就是“九子夺嫡”,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雍正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很多人感到奇怪,康熙诸子为何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2

太子两废,九子夺嫡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初建的清朝在他的手里逐渐趋于稳定,到了中年时期开始出现盛世的局面,治理国家他是一把好手,但对待皇位继承方面出现了弊端。胤礽两岁就被立为太子,按理说已经选好了继承人可以天下太平,只是胤礽不争气,成年之年薄情寡义,屡屡犯禁,最后康熙一怒之下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废太子这个举动让下面的兄弟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机,纷纷聚拢各自的势力与太子抗衡,当时主要分为大爷党、四爷党、八爷党这几个派系与太子竞争,先后参与进来的一共有九名皇子,每个人后面都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因此被称为“九子夺嫡”。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3

后来康熙给了胤礽一个机会,重新把他立为太子,但是架不住胤礽下面还有这么多兄弟竞争,在各种倾压与算计之下,胤礽最终倒台,两次被废,终身圈禁。其他皇子争先恐后开始运筹帷幄,其中势力最盛的就是八爷党,以八爷为首,下面有九爷、十爷、十四爷支持。

本以为八爷党最有望夺位,未成想康熙枪打出头鸟,八爷直接没戏,当他们改为支持十四爷时,四爷党赢在了最后。雍正继位后开始对参与夺嫡的皇子进行清算,除了支持雍正的皇子之外,其他皇子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那么康熙诸子为何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4

身份地位,全凭赏赐

作为皇帝的儿子,看起来好像是高人一等,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清朝皇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样是皇子,身份地位却有着很大的差距。皇子们的身份除了太子之外,还可以封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等,其中以和硕亲王为尊。

康熙在位61年,他对儿子们的大封仅有两次。一次是1698年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都是多罗贝勒。第二次是1709年,复立太子胤礽时,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为亲王,皇七子胤佑和皇十子胤?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封为贝子,可见并不人人都是王爷。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5

两次分封直接拉开了皇子之间身份的差距,这里面哪个皇子都不逊色,否则也不会参与夺嫡,有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看康熙皇帝的心情,全凭皇帝赏赐,身份决定地位,试想谁不想争一下坐上龙椅呢?即使坐不上龙椅,凭借着与皇帝的感情也会往前排一排,所以必须要争。

争与不争,天壤之别

如果说身份决定地位,那么地位就决定利益。按照清朝皇族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拥有的待遇也有很大的差别。拿和硕亲王来说,和硕亲王每年的俸禄是白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而且还允许亲王其中的一个儿子享受世子之位,每年的俸禄是白银六千两、禄米六千斛。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6

到了多罗郡王这里所有待遇都减半,这一下就拉开了亲王与郡王的待遇差距,而越往后面的待遇差距越是成倍递减,到了固山贝子这一级别时,每年的俸银是1300两,禄米1300斛,和亲王级别的根本就没法比,亲王的世子收入都比贝子多好几个档次,再往后国公系列的一年只有几百两。

由此可以看出,皇子们之间争与不争,其中的差距存在着天壤之别,同样都是皇子,自己的收入连人家儿子的都不如,换谁愿意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皇子们平时花销也大,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母家靠山,只能自己去争,否则永远低人好几个档次。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7

扶龙之功,荫庇后代

所以这些皇子们必须要争皇位,并不是每个皇子都会有尊贵的王爷身份,王爷的身份全靠皇帝心情赏赐,这也就理解九子夺嫡时为何分为几大派系了,都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要么成功上位,要么也靠扶龙之功得到王爷级别的丰厚赏赐,这里面十三皇子胤祥就是最好的例子。

胤祥在康熙时期是一位比较倒霉的皇子,废太子时受牵连而被圈禁,但他坚定地选择站在四爷雍正的立场上,所以雍正登基当天,胤祥从一个被圈禁的、没有任何受封的皇子一跃而起,直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为了弥补他被圈禁时期的损失,还领了双份亲王薪水。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8

这就意味着胤祥每年领白银二万两、禄米二万斛

进行俸禄,这待遇香不香,能让人不心动吗?而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胤祥办事屡屡深得圣心,平时雍正也十万、二十万的白银赏赐,看到能不让人眼馋吗?

最为主要的是,雍正封胤祥和硕怡亲王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就是胤祥的子孙后代都会享受亲王的待遇,而不是降级世袭,这就是传说中的“铁帽子王”。细数整个清朝才有十二家铁帽子王,其中有八家是开国功臣,剩余四家是后来皇帝赏赐,足见胤祥的地位之高。胤祥就是因为当初有了扶龙之功,才会荫庇后代。造福子孙这事古代非常重视,皇子们能不争吗?

为何康熙诸子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享清福的王爷不好吗? - 9

小结

九子夺嫡看起来非常没有人情味,但是生活在帝王之家本身就没法有感情,而且还得表面上装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给皇帝看,私下里互相倾压、算计,斗倒一个就少一个竞争对手,毕竟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位置就不多,所以,皇子们必须要争,而且不择手段。

成王败寇是一成不变的道理,最终总会有胜利者。失败的皇子们或者是终身圈禁,或者是贬去守陵,成功的皇子们则成为人上人,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只是他们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位高责任重。赢到最后的雍正也只在位十多年,而铁帽子王胤祥积劳成疾最后累死,终年44岁,争来争去,最后还是一抔黄土盖身。

参考资料:《清史稿》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