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5日 9.5°C-12.4°C
澳元 : 人民币=4.78
堪培拉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2022-02-25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不断变迁,女人的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代的女人讲究三从四德,一辈子都是父亲、丈夫、儿子的附属品,然而新中国解放以后,劳动妇女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

时至今日,有不少人感慨这个时代是大女主时代,可是事实当真如此吗?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词,捧杀。其含义是在夸奖别人的时候,给予对方超出其实力的赞美,表面上认可了对方,可实际上却会让被夸奖的人认不清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自大膨胀,以至于意气用事,难以听从外界真实的评价。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 1

当今时代的女性何尝不饱受着各类营销电商平台的捧杀?

不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想激发女性的购买欲望,必须要先从购物需求着手,例如上班族穿搭,学生党穿搭,见家长穿搭,或是各类的纯欲、甜酷、海边的海边度假旅游的悠闲穿搭,平台总是不遗余力的制造各种各样的购买条件,为的就是让女性心甘情愿的上当。

殊不知自己已经深陷“自我物化式”捧杀危机中,无数人正用糖衣爆弹来对她们进行看似合理的剥削。

那么现代女性又是如何陷进了捧杀陷阱当中的呢?

关于新时代女性的女人味网上曾做出了一个投票调查,其中最热门的选项分别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温婉擅长,做家务节俭,没有攻击性,经济独立等等。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 2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选项都是男性群众票选出来的结果,从男性视角出发的女性审视居然成为了女性自我物化的标准。

当女人开始用男人的标准为自己制造枷锁,那么女性群体只会变得更加被动。

满足了上述标准的女性获得了整个社会的赞扬,她们为自己而骄傲,甚至产生优越感,而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女性则自卑自艾,不光她不认同自己,就连社会也无法接纳这样的存在。

为什么女性一定要按照男性的眼光活着?共识就一定是合理的吗?女人到底该是什么样的不应该由男人去决定,女性群体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 3

谁有权利评价我评判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女人为什么会活在单一的评价框架下?做人的丰富性又该是怎样的?

不思考便永远都不知道女性的真正处境,而当前社会的捧杀无疑让女性的特质无限趋近男性的内心喜好。

哲学家周国平也曾探讨过妇女解放,男女平权问题的,只不过在探究现代女性美的时候,他依旧要求女性要学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以及慈爱的母亲,若非如此,女性的美在他这里就要大打折扣。

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哲学家尚且如此,更别说社会上的普通男性了。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 4

女性无需幻想男性能给出真正客观的建议,对方永远会从自己的角度和需求出发,为女性设置一道道的障碍,告诉她们分寸和界限。

女性需要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并非贬义,一味地迎合男权思维,只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标准的牺牲品,为什么男性群体对自己的要求如此宽松,可却用极其严苛的态度对待女性?例如要求40岁的女艺人仍然保持少女感,或是归训女子回归家庭,从职场上退出。

捧杀所带来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大量脱离了现实的女权主义者的出现。

这类女性所希冀的是非现实的环境,而在当前的状态下,她们的理想几乎无法实现。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 5

当个人受到外界的捆绑,女性便会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纠缠,进而陷入到自我认知混乱的状态中,而深陷其中无疑格外辛苦。

现如今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男权社会舆论和各种女权的营销账号,他们利用大众传媒的便利性,不断地为观众制造幻想。

传播内容的人只是想要热度和流量,进而实现赚钱的目的,而充当听众和观众的人们却信以为真,并把账号所传达的内容奉为至理名言。

公众言论需谨言慎行,因为其影响力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作为一名观众,大家也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尽量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所有信息,千万不要因自身的冲动和自负成为了靶子。

现代女性的困境与“自我物化式”捧杀:糖衣炮弹下才是绝对剥削? - 6

被捧杀的现代女性需要明白自身的处境,这不是一个女性的责任,而是所有的女性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如果有什么不同想法的话,可以在评论区下方共同探讨一下。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